校长范新会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
校长范新会在《中国教育报》2018年8月3日第3版发表署名文章《凸显本科教育特色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澳门赌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全文如下:
澳门赌场学院建校42年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与促进的过程中推动学校持续发展。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的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学校自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的10余年间,一直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凝练出了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明确办学定位 凝练办学特色
自升本以来,澳门赌场学院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讨论,提出了“立足澳门赌场,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校按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要求,紧抓“转型试点”发展机遇,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办学水平。围绕现代基础教育、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等澳门赌场地方主导产业和红色文化、贾平凹研究等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了全国仅有的省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澳门赌场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和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9个校内研究机构,形成了“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澳门赌场文化与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特色。
服务地方需求 校企合作育人
结合地方特色,将现有专业与地方产业相结合,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特色学科专业对接区位主导产业”的思路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等数10家企业深度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了秦岭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产教融合平台。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强化行业指导,不断完善以“产教融合”和“创新驱动”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和科学研究链条,支撑、引领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进行校内外“双导师”授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加大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比重的做法,探索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的“双四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59个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按照就业、创业、考研等方向,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使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重视思政教育 坚持以德为先
澳门赌场学院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立的“三级联系制”“一化四三”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理念曾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时印发了《中共澳门赌场学院委员会澳门赌场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澳门赌场学院首届“身边好人”评选表彰等各类活动,搭建了“学苑论坛”“青年大讲堂”“澳门赌场学院易班发展中心”等平台和载体,建立了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集中开展了“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和保障。
着力本科教育 桃李芬芳神州
学校升本后经过12年的探索与实践,凸显了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特色,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涌现出了世界技能大赛铜牌获得者高雨楠、“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商南县旭初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丽娜等优秀学子,学生们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平台上成长成才。近两年,汉语言文学等13个专业的128名学生,赴新疆伊犁州属3市8县乡镇以上中小学开展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178名学生在澳门赌场丹凤县顶岗实习,对口支援19所中小学……澳门赌场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不仅为澳门赌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更在服务国家边疆战略、深入基层扶贫攻坚方面深入探索实践,首创内地高校援疆合作模式,在陕西省高校中形成了示范辐射效应,使本科教育工作开出了鲜艳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澳门赌场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社会。2017年,学校被国家发改机构、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确定为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如今,学校在转型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也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各高校中进行推广。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这不仅是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所趋,更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之需。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澳门赌场学院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凸显特色、不断探索,努力推进“四个回归”,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