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发澳门赌场学院校长权雅宁署名文章
12月8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教改风采”栏目刊发了校长权雅宁教授的署名文章,以《扎根陕南沃土 守护绿色秦岭——澳门赌场学院凝聚学科优势助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题,对澳门赌场积极主动投身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特色创新举措及成果作了专题报道。
文章指出,澳门赌场学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主动承担守护秦岭生态、传承秦岭文化的历史使命。学校聚焦秦岭区域的尾矿治理、水源保护、循环发展等方面问题,凝练提升材料化工、生物医药、教师教育3个优势学科,带领师生深入秦岭保护工作的各条“战线”,在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中勇担“秦岭卫士”职责。
学校立足优势学科,定向攻坚,精诚服务,打造材料化工优势团队,勇做秦岭尾矿治理“先遣队”;凝练生物医药发展方向,乐为秦岭绿色发展“催化剂”;突破教师教育象牙塔,培育秦岭发展“动力源”。统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势学科升格发展,统筹一流学院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
(文/王鹏举 编辑/审核 王霄飞)
全文如下:
扎根陕南沃土守护绿色秦岭
——澳门赌场学院凝聚学科优势助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省澳门赌场市全域地处秦岭腹地,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作为全市仅有的一所本科院校,澳门赌场学院肩负着守护秦岭生态、传承秦岭文化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正创新、扎实奋进,聚焦秦岭区域的尾矿治理、水源保护、循环发展等方面,凝练提升材料化工、生物医药、教师教育3个优势学科,带领师生深入秦岭保护工作的各条“战线”,在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中担当“秦岭卫士”的职责。
打造材料化工优势团队勇做秦岭尾矿治理“先遣队”
秦岭陕西段现有尾矿库285座,地方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规定,要求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加强治理研究。学校积极响应区域发展战略,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打造材料化工学科团队,建成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在秦岭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秦岭尾矿治理利用等方面集中开展技术攻关,以科研实践为秦岭矿产绿色发展“强筋骨”。
深研尾矿治理技术,校企合作助推绿色发展。团队以22名获得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为骨干,提出了“矿物分离热力学”概念方法,构建了秦岭地区战略矿物清洁高效分离体系,革新了两大类8种尾矿基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支持6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研发的高固废掺量低碳水泥、全固废胶凝材料2项技术入选国家相关实施方案和建设指南,年均消解尾矿500余万吨,实现尾矿库土地复垦1600余亩,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数亿元。与企业共建生产线10条,如与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菱铁尾矿综合利用示范生产线等。
寓教于广阔天地,培育实践创新人才。围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持续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构建“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论文研究”实践能力递进培养体系,开设“尾矿新型材料制备”“有色金属冶金学”等特色校企合作课程,与当地矿产龙头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课程8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培养了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坤、陕西省创业之星郭峰志等一大批活跃在矿业与材料产业链的技术骨干,为守护秦岭生态环境持续输送高水平实践人才。
凝练生物医药发展方向乐为秦岭绿色发展“催化剂”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生物品类繁多,水源涵养任重道远。学校锚定秦岭生物保护、中药制药、绿色食品开发等地方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凝练优化校内生物、制药、食品等专业资源,形成了独具陕南特色的生物医药学科,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聚焦目标定期推进,发挥优势建强队伍。生物医药学科队伍现有“双聘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12人,7人获省级人才项目支持,10人入选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50人入选省、市、县各级科技特派员。为了进一步发挥生物医药学科服务地方绿色发展的特色优势,学校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高校企业“双走进”、教师职业能力全周期培养等措施,着力打造“精教学、善科研、懂产业、肯服务”的“双师型”秦岭生物环保队伍。实行学科建设“周报月会”制度,各单位每周上报工作,学校每月召开例会交流进展,为凝聚全校优势资源、共享生态科创成果搭建了顺畅高效的工作平台。
精准把脉地方需求,携手共绘绿色画卷。积极融入地方生态发展大局,与澳门赌场市商南县、澳门赌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澳门赌场市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秦岭南麓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四主体一联合”秦岭健康食品配料及核桃产业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从水汽循环视角探明了秦岭水汽对陕西及周边省份的降水贡献,围绕葡萄酒、菊芋、核桃、木耳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研制康养产品15种、授权发明专利3件,为地方循环经济增加经济效益上亿元。以“十大商药”“秦岭七药”为核心,建成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品质提升重点研究室,完成全国首个GAP药源基地认定和首批中药材类地理标志产品(丹参)认证工作,制定大宗中药材地方标准5项,研发出参萸养心颗粒等医院制剂5件,自主研发的无糖银花感冒颗粒获得国家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年产值达500万元。
突破教师教育象牙塔培育秦岭发展“动力源”
为进一步丰富秦岭山区优质教育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理念,促进绿色发展的成效发挥,学校紧密回应地方需求,面向秦岭山区,一方面,定向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人才,让山区孩子受到优质教育滋养;另一方面,推行“专业学位+能力拓展”的应用型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人员,着力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为秦岭发展提供充足的、具备绿色生态理念的基础师资、管理人才和一线工人及农民。
播撒科学文明知识,服务地方绿色发展。以教师教育学科为中心引领,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培养定向就业的公费师范生,与行业企业共建生态环保实践课程,与地方中小学校联合建立培养基地,“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人才,夯实秦岭山区发展的教师队伍基础。学生在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60余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组建科普教育团队、乡村帮扶团队、直播助农团队、生态宣教团队、健康产业技能培训团队等多个师生实践服务团队,走入秦岭大山中的中小学和村镇,开展中药材和农作物种植指导、水源保护知识宣讲等科普活动,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提升民众环保知识素养和科学技能水平。其中,“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团队连续5年为秦岭大山中的中小学生讲授科学知识、揭示自然奥秘、点亮科技梦想,科普事迹被权威媒体报道20余次。
营造秦岭学术氛围,助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面向大众开放秦岭矿产资源标本陈列室、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秦岭画派艺术展厅等校内文化展室,200余名学生参与秦岭博物馆科普讲解志愿服务活动,20余名师生被聘任为秦岭博物馆正式讲解员,大力宣传普及秦岭相关文化。打造“商苑金秋学术季”学术交流品牌,举办“秦岭博学沙龙”“秦岭研究与秦岭学建设研讨会”“秦岭学论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围绕秦岭生态、陕南文化、循环经济等前沿主题作学术报告,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营造“名家齐聚、百家争鸣”“人人护秦岭、周周谈文化”的浓厚氛围,为澳门赌场市依托秦岭资源禀赋建设“中国康养之都”、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思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