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閩北大地上,區域協同發展春潮涌動:
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從福安引進的福建新鴻福電機有限公司,訂單已排到4月中旬。
寧武高速的通車,拉近了寧德與政和的距離。在新鴻福周圍,來自福安的15家機電企業集聚在同心經濟開發區,去年產值達8.1億元,成為園區的三大產業之一。
就在鄰縣,強鏈、補鏈蹄疾步穩。松溪有閩瑞化纖等原材料優勢,長樂是“中國紡織之城”。在長樂山海協作產業園,20多家企業將落戶,雙方譜下了紡織情緣。“得益于山海聚力,松溪綠色新型輕紡產業鏈已初具規模。未來,上下游將聚集30多家企業,鍛造出產值超過60億元的產業集群。”松溪縣委書記黃美萍說。
去年,南平深化與各市區互動合作,共同推動閩東北區域協作向更深、更廣、更緊密融合發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南三龍鐵路去年12月運營,衢寧鐵路南平段已基本完成線下工程,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同意啟動溫武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南昌至福州(廈門)高鐵已納入福建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武夷新區繞城高速、順邵高速建成通車,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47公里,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產業發展協作共贏。在產業鏈延、伸、補上下功夫,山海共謀發展。在汽車產業、旅游產業等產業上,南平以協調來構建新格局,汽車全產業鏈對接,構建大武夷旅游圈,加快構建山海融合發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去年,南平共有12個項目列入省兩大經濟協作區重大項目臺賬。
構建生態保護“一張網”。破解“九龍治水”的治理困境,南平建立環境應急聯動、信息互通共享、聯合執法監督等邊界污染治理合作機制,探索區域間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交易試點工作。去年,南平與福州、寧德、三明申報國家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試點獲批。
“今年,南平篩選了22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被列為2019年閩東北協同發展區重點推進項目。”南平市領導介紹說,今年將加快推進衢寧鐵路建設和溫武吉鐵路,拓展武夷山機場航運線路,著力構建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中心城區“1小時交通圈”。在產業合作上,加快南平七大綠色產業融入區域協作產業鏈,共建先進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化工新材料、紡織化纖等八大協作集群。在生態保護上,聯合閩東北市(區),共建生態屏障,與閩江下游的福州、寧德兩地建立合作治理機制,完善閩江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大橫向生態補償實施力度。
江陰金盟紡織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經營:機織土工布,高強丙綸工業絲,丙綸工業絲,丙綸高強絲,高強丙綸絲,機織土工布,模袋布,土工布,丙綸高強絲,工程纖維,機織高強工業長絲土工布,工程短纖維,機織土工布。